【書名】:向光植物
【作者】:李屏瑤
【出版社】:逗點
【文案】:
她的黑裙子,我的黑裙子,被燙得筆直尖銳的摺痕;
女生與女生之間,一百道等待跨越的界線。
『學姐』,大部分的時間,我都這樣叫她。
即使在朝會結束,操場被全校學生占據的時候,
如果我喊一聲『學姐』,我相信,她一定會回頭。她會知道是我。」
高中女孩愛上學姐,學姐也愛著女孩,她們與學姐的前女友一起……
一起使用當年最流行的GD90手機,型號顏色一模一樣的三胞胎。
一起聽聞其他女孩們的死去,抄經般寫下「這個世界的本質不適合我」。
一起喝了第一口未成年的啤酒,一起經歷了九二一大地震,
一起租了一間公寓,以「家」命名,直到對講機的另一頭,再也無人回應。
「想哭的話就哭出來喔。」學姐說。
妳有點想要躺下,就這樣在她身邊沉沉睡去,直到世界末日。
防雷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購買故事】:
我知道這是個女同性戀的故事,是校園的戀愛故事。
不過自己早過了每天啃三本網路小說的年紀,內容也不是會主動觸及的題材,
於是在它剛出版,於小說榜單掀起波瀾之時,
也只是看著網路封面的多肉植物,留下「好乾淨呀」的淺淺印象。
直到一年後的書展,在獨立書店的展位才目睹它的真姿——
好小好小的一本書,輕輕鬆鬆就能放進牛仔褲口袋。
那種像在說「你就順手帶走我吧」的小巧姿態,有種路邊小花般的討喜可愛。
李屏瑤在書腰上幽默地說:「我想要寫一個女同志不自殺的故事。」
喔......那這本書的結局應該不會太悲慘,我可以放心的看了。
【心得】:
翻開第一頁就會知道,這樣的文字,
只有第一次,小心翼翼地看著、期待著一個人,
懷抱不是那麼確定,卻似乎比什麼都還要真實的情感才能寫出。
那時,彷彿世界上所有的光都聚焦在她身上,
眼前的她,毫無疑問,就是所有美好事物的代名詞。
「在心裡放進一個夏日的午後,那樣的時光不同以往,
不管又經過多少年月,今後也難以複製。
下午之後,傍晚之前,草地上儲存著整天太陽的餘溫。
妳抱著膝蓋坐著,陽光從建築物中間照過來,像是隔著濾鏡看世界,
一切都覆蓋著金黃色的光,妳終於看清楚這片橢圓形的草地,原來是操場的中間。
有人在打排球,發出規律的聲響,有人在跑步,拖著淺淺的影子,
好奇怪,怎麼都感覺離得好遙遠。
然後妳緩緩地向後躺,準確無聲地,如同準備睡眠的小動物,
有人把妳柔軟地接住。只要有一個這樣的下午,就足夠之後的夏天都覺得美好。」
這本書的主角是第一人稱,故事的女主角則是她的學姊.小游。
「在年輕的還沒有受過傷害的心裡深深地挖一個洞,
不管會不會痛。接著,妳就需要小心翼翼地放進一個名字,
那是妳的時光寶盒,是妳的救命錦囊。
只需要這樣一個名字,就像威力強大的召喚咒,
跨越陸地,跨越海洋,跨越銀河系,跨越所有可想可見的距離。
所有的過去現在未來,都浮現在眼前。」
小莫則是另一個重要的角色,是學姊難以用一種關係定義的另一個,T。
故事難以避免陷入我、小游、小莫的三角關係。
無論基於友情、愛情或親情,三人都深愛著彼此、理解著彼此,但感情從不是三人的事。
就如921地震發生隔日,主角口袋揣上一把零錢,抄寫兩組號碼,
急切地衝到鄰近的公共電話亭。
而電話的那頭,只有無盡的嘟嘟嘟嘟。
「電話中,兩點構成一直線,三點構成一平面,數學理論這樣說但其實還有不同的說法,
在兩個點以外的點,就什麼都不是。」
兩人之外的第三人,什麼也不是。
※※※
在確認我愛妳、妳愛她、她愛她等各式各樣複雜的感情形式之前,
還有一個更難的題目——如何歸類自己。
第一次剪短髮,對女同志來說,似乎是一種自問自答的探索。
「一開始是為了被辨識,與它相處後,才找回我自己的樣子。」
短髮是種確認,是種宣示,也意味著與世界的抵觸與對抗。
你突然成為群眾裡的落單者,落單於世界、朋友、親人,甚至自己之外。
一次跨年,同志的女性朋友大吼新年新希望:「我要當異性戀!」
大家都笑了,用一種奠基於悲傷上的幽默,來回應這世界開的小小玩笑。
書裡,有為數不多卻深刻的篇幅,寫主角與母親相處的情景。
「『那個』會好嗎?」
「妳以為是感冒喔。」
母親露出很淡的微笑「好啦,我知道了。」
經歷很多事情後,主角過年回家。
「媽媽擋掉親戚們對我感情與工作上的好奇,
不怕尷尬地打斷一些粗魯的問題,直到保守的大家族放棄逼婚為止。」
與家族的衝突是確認同志身分後,無可避免的課題,
常常要橫越巨幅的時間、空間,歷經無數的倒退,才能重新往前走。
書中的三個角色在走出櫃門後,分別遭受不同的命運。
有的家庭選擇漠視,有些家庭激烈反對,
也有像主角母親那樣,質疑、消化,終究包容。
——「母親真是地表上最強大的生物,當世界對你沒來由殘酷的時候,她仍舊能溫柔對你。」
「有時也必須要有殘酷的存在,才能激發出溫柔。」
※※※
也許是同樣的離鄉背井,特別有感於主角出社會後,獨自生活的種種。
「信箱是空的,旁邊散落一地廣告文宣,我一步步踏上公寓樓梯,
有一層樓的燈總是壞的,始終沒人來修。」
「曾經想過要養貓,但上班時間太長,
貓會常常需要獨自在家,那樣太寂寞了。」
無論妳所愛的人離開有妳的城市,或是妳離開所愛之人存在的城市,
那些獨自的時刻,以及喧囂的時刻,都像在提醒著心中的空缺。
很長一段時間,朋友、親人、情人,都變成遙遠的地理方位。
主角在真實的日子裡一個人生活,獨自走上公寓的窄窄階梯。
做著過勞的工作,伴隨時常下雨的天氣,慢慢尋找自己的位置。
直到很久以後,在熟悉了都市的繁華與寂寞,養初獨自的慣性之後,
小莫和小游才飄洋過海,再度歸返。
「這座城市再度裝滿妳愛的人,以及妳愛過的人。」
※※※
李屏瑤從27歲寫到31歲,源自於PTT連載。
她說這個故事,就是她的「瓶中信」。
故事中的主角,一路從高中成長到社會人士,
聽陳綺貞、看電影《大話西遊》、在椰林大道上騎著自行車,就像真正處於我們周遭的人。
光是看見,妳無從知曉她曾從泥淖中落下又爬起,努力長成自己今天的模樣。
這本書很輕巧,在獨自旅遊中國的長途車程中,把它看完了。
封面上那株小小的多肉植物,悄悄地接住了世界的光。
依舊記得故事的最開頭,有一句很棒的話,也像全書的小小註解:
「為了要靠近一個在妳面前一步遠的人,
妳繞整個地球的遠路,去接近她一點點,
和直接就向前走一步是不同的。」
「《向光植物》朝著原來的趨向生長,也許緩慢,但總會變得更好。
願我們逐漸成為完整的自己。」
她說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