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6111NF024  

【書名】: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

【作者】:吳曉樂

【星兒】:★★

【文案】:

說故事的人,是個證人。她花了七年時間,打開一扇又一扇的大門,走進不同的家庭。

在門的背後,她見證了各色光怪陸離的景象:

一個每日給兒子準備雞精、維他命的母親,在收到兒子成績單的當下,卻也毫不猶豫地甩出一記耳光;

為了安撫雙親,躲在衣櫃裡欺騙別人也傷害自己的兒子;

也或許,她看見一種用鈔票堆疊起來的親情⋯⋯

她以為她是家教,只需帶給學生知識,沒想到學生及他們的家庭帶給她更多的衝擊。

什麼是教育的本質?愛是有條件的嗎?

 

防雷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【購買故事】:

若它沒拿下2014的開卷好書,我與它可能不會接觸得如此之早。

也感謝中和圖書館的推廣,讓假日午後漂盪在書海中,茫然無依的遊者能與之相遇。

我攤開它,靜坐在地。

故事鋪展成一座寒涼的森林,讓人微冷,卻止不住想探清森林的原貌。

讀告一個段落,依舊捨不得歸返,順理成章地到網路下訂。

 

無論到哪,一旦翻開,它便會奪走所有的專注。

故事中的森林益發茂密。

直到你闔上書,發現自己依舊置身其中。

 

【心得】:

作者吳曉樂是個家教老師,一如文案所述:

「說故事的人,是個證人。她花了七年時間,打開一扇又一扇的大門,走進不同的家庭。

在門的背後,見證了各色光怪陸離的景象。」

會用「證人」,也表示,書中某種程度將親與子間發生的事,視作犯案現場。

 

書中收錄了九段故事,寫法各有不同,

多半時候,作者以旁觀的角度,側寫學生與家長間的互動,

將過程彙整如短篇小說。

在教育裡,孩子理當是主角,

但隨著一簾又一簾家庭舞台的揭幕,你會發現登上前場的要角並非孩子,

而是被社會責任、教育體制、家族期待等種種價值縛綁,

使母愛逐漸扭曲的媽媽。

 

書名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節自紀伯倫之詩:

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,他們是生命自己的孩子。

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,他們卻不屬於你。」

作者的心願,大概是欲人思考「孩子屬於父母」這項認知,重新劃定親子的距離。

 

開頭一章,觀眾坐定。

對孩子(眼鏡仔)的成績感到無力,鼓勵老師體罰的小圓媽粉墨豋場:

「老師,我兒子如果不乖,或題目寫錯,妳就用力給他打下去,

孩子有錯,就是要教育,我不是那種小孩子被打就反應過度的父母。」

 

眼鏡仔的資質並不差,但每當要寫下答案前,他總是遲疑。

這樣的遲疑是基於「害怕因答錯而挨揍」。

 

「真要給眼鏡仔下一個結論,我會說,這個孩子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信心。

他不相信,犯錯是件很尋常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。

因為過去幾任老師不給眼鏡仔犯錯的空間。」

  

某天,眼鏡仔端著退步的考卷回家,

每日給兒子準備雞精、維他命的母親,在老師面前,毫不猶豫地甩他一記耳光。

 

「我相信眼鏡仔很困惑。他無法釐清自己挨揍的原因。

成績真的能證明些什麼嗎?若有,到底是證明了什麼?

我也陷入了困惑,我個人想問的是,在我們執意相信成績證明出來的成果時,

我們是否並不在意,這孩子本質中很大的一部分,是成績無法證明的。」

 

小圓媽並不是一個異常人,

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撰寫當她撿到幼貓時,對貓咪呵護得無微不致,

這與她對待孩子的方式對比下極其諷刺。

但,小圓媽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優點,

但更多時候,她是個被社會嚇壞的母親,被一堆「成績不好」的結果示威的母親,

也是一個被家族寄與「帶好孩子」這項責任,將孩子的表現與自己的美德劃上等號的母親。

 

對孩子未來的擔憂蒙蔽她的心神,

讓她收起自己的關愛,忽略其瑟縮的肩膀,

用最惡劣的方式激勵孩子堅強。

 

徐梅怡小姐說得極好:

「作者說故事的方式沒有忘記每一個角色的立場,沒有忽略問題的背景。

拿來當作教養書翻閱,則多出太多小說美感;

拿來當小說閱讀,又帶著對教養深刻的關懷。」

 

她以極為敏銳的眼睛,滲透母親之所以如此的背景——

在比較孩子的優異程度時,自己也同樣被社會置於天枰的一端。

 

母親這角色有多重風貌,她同時是孩子的媽媽、丈夫的妻子、婆婆的媳婦、旁人眼中的家長,

她在每個角色中,被賦予不同的期待,得不斷取捨場戲份的比重。

當我們以單一的視角衡量母親之時,很容易忘卻她背負的另一個角色重量。

 

「有沒有一個可能是,我們的社會把『親』與『子』綁得太緊了?」

「每一個小孩,或者應該說每一個人,有其存在的獨特性。

有太多父母執意要小孩去臨摹其他人的行為,複製類似的成功經驗,去追求他們眼中的理想人生。

彷彿一個生命的誕生,是為了滿足、成就另一個生命。」

 

闔上書頁後,我開始詢問自己,「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媽媽」。

最後的答案是「守護者」。

「教育的存在,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拿到很高的分數,

教育是要讓每個孩子的天賦伸展到極限,並尊重他最後的成果。」

我希望能陪伴孩子發掘天賦,並相信過程一定會很有趣。

也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護航之下,覺得自己是受到尊重的獨立個體,

能在下每個決定時,對自己與社會負責。

 

紀伯倫的詩,最後是這樣寫的:

「你可以努力像他們一樣,但是千萬不要使他們像你一樣,

因為生命是無法逆轉的,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擱。」

 

arrow
arrow

    nothing1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